其 他 回 答共2條
1樓
火鍋的由來
我國的火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與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動,可以算是火鍋初級形式。北京延慶縣龍慶峽山戎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火鍋,有加熱過的痕跡。奴隸社會后期,出現(xiàn)了一種小銅鼎,高不超過20厘米,口徑15厘米左右。有的鼎與爐合二為一,即在鼎中鑄有一個隔層,將鼎腹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層有一個開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鏤空作通風的煙孔。有的鼎腹較淺,鼎中間夾一炭盤,人們稱這種類型的鼎為“溫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說是一種較好的火鍋了。漢代出現(xiàn)一種稱為“染爐”、“染杯”的小銅器,構(gòu)造分為三部分:主體為炭爐;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積一般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盤??梢酝茢噙@就是古代單人使用的小火鍋。唐宋時,火鍋開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設(shè)宴,多備火鍋。在五代時,就出現(xiàn)過五格火鍋,就是將火鍋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時的火鍋又稱暖鍋,一種是銅制的,一種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到了清代,各種涮肉火鍋已成為宮廷冬令佳肴。嘉慶皇帝登基時,在盛大的宮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陸并陳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鍋宴請嘉賓,成為我國歷史上最盛大的火鍋宴。
火鍋種類
按燃料區(qū)分;按火鍋結(jié)構(gòu)區(qū)分;按原料區(qū)分;按口味區(qū)分。
此外,還有按鍋體制作材料分為銅火鍋、不銹鋼火鍋、陶瓷火鍋的,以及一些較獨特的火鍋。山東王可仲發(fā)明出一種火鍋餐桌,中間由1大8小9只火鍋座組成,每只火鍋座又由電熱盤、火鍋湯盆、金屬菜盤、鍋蓋等搭配而成。當需要品嘗火鍋筵席時,該桌既能作為專門的各客火鍋使用,也可以在中間擺放與火鍋相配的各式菜點。如果蓋上9個圓孔蓋,即成為普通餐桌,并有保溫菜肴的功能,只要將火鍋湯盆內(nèi)放上水,將菜肴放置在其上面,然后打開電熱盤開關(guān),就能使菜肴保持熱乎乎狀態(tài),使菜肴口味鮮美。
知識庫標簽:
|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