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旗袍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穿著旗袍的中國婦女更能顯示東方女子的莊重、秀美、典雅、嫻靜,就連東南亞各國乃至歐美等國家的婦女也愛上了旗袍。而精美秀麗的蘇繡旗袍更受到各國婦女的喜愛。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始,蘇繡旗袍開始出口海外。其面料為精選的優(yōu)質軟緞、素縐緞,刺繡圖案亦豐富多樣,如月季、牡丹、鳳凰、梅、蘭、竹、菊等,一般多布局在前胸、領口、袖邊,所用針法有散套、施針、打籽等,針法活潑、繡工精細、色彩雅潔。一些高檔的蘇繡旗袍還在刺繡圖案上鑲嵌五彩繽紛的珠子及閃閃發(fā)光的水鉆,更使旗袍顯得雍容華貴,華麗非凡。在款式上既繼承了傳統(tǒng),又有創(chuàng)新,如在大襟上既有斜襟,琵琶襟,雙開襟,還有彎襟。1989年,蘇州刺繡廠設計繡制的一件旗袍在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牌獎。這是一件以粉紅色的軟緞為面料繡制的超長旗袍,前身精繡了一只昂首而立的孔雀,其頭在胸前,而雀身及其五彩翎毛尾巴一直延伸到旗袍的下緣。孔雀色彩艷麗而不俗,羽毛豐富,層次清晰、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性,至使觀眾無不稱贊其美。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蘇繡旗袍受到了崇尚時代新潮的年青女子的追捧,常將刺繡精美的旗袍作為婚禮及慶典上的禮服??梢韵嘈?,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蘇繡旗袍,今后還會有更新的發(fā)展。
- 為最佳答案評分?
-
好 100% (1)
-
不好 0% (0)
-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