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確實不好解釋。
簡單說,以堤壩為例,如果堤壩是顆粒大小均衡的土體筑成,河水滲透堤壩(不管怎樣質(zhì)量好的堤壩,滲透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土顆粒的特性決定的)時會帶走少量的土顆粒,日積月累,被帶走的顆粒越來越多,就會形成所謂的管涌,堤壩就會有潰壩的危險。
為此,為了保護土顆粒不被帶走,需要在其后面填一層顆粒更小的土粒,由于土粒小,前面的大顆粒土穿不過去,就不會被水帶走了,也就起到了保護堤壩的作用。
當然,對于堤壩,如果只有一種大顆粒和一種小顆粒,后面的小顆粒同樣會被帶走。因此,通常在小顆粒(及反濾料)的后面還有稍大一點的土粒起到支撐和保護反濾料的作用,這被稱為過渡料,過渡料后面還應該有石塊或者更大顆粒的土粒,其支撐的作用。
希望解釋清楚了。
- 為最佳答案評分?
-
好 100% (1)
-
不好 0% (0)
-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